中西醫看益生菌:宏觀與微觀(下)
承上文(刊於10月28日),腸菌有好壞及中性之分,腸道內好菌(如代田菌),可幫助發酵營養物,將醣類、寡醣及纖維質代謝分解為乳酸、醋酸、二氧化碳及氫氣。而壞菌(如魏氏梭菌)則會產生腐敗作用,代謝蛋白質和脂肪,產生氨、硫化氫、酚、亞胺等,讓人體產生臭味、毒素,使人腹瀉、便秘、老化、生病,甚至患癌。
腸內好壞菌比例相當,各為10%至20%,而剩餘的大比例則是中性菌,也被戲稱為伺機菌,因為它會被身體的免疫力變化或器官病變影響,導致它加入好菌或壞菌發揮相應作用。簡單來說就是,我們需要透過飲食補充,盡可能幫助增加好菌數量或增強好菌效能,以幫助好菌打敗和抑制壞菌,也吸引中性菌盡可能正面地影響人體。
中醫認為,脾為後天之本,脾胃相互配合,一個主升一個主降,如果胃降功能變差,導致胃氣阻滯,人會覺得胃脹、惡心。脾升有問題,中氣下陷,會導致胃下垂。脾胃不和,強調一個「通」字,即通胃腑。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,患者由於脾虛導致身體有濕,繼而化熱。脾胃不和,腸濕熱,便秘阻滯,更可能導致糞毒入血,百病蜂起。所以我們對於脾胃的養護任重道遠。脾胃有三怕:1.怕飲食不節制;2.怕情志失調,悲傷、焦慮或抑鬱;3.怕久坐不動。
養胃健脾的食物攝入主要留意避免刺激寒涼、發物以及味厚滋膩之物,膳食參考可以粳米、秈米、番薯等為主食;蔬果可以選擇蓮藕、山藥、洋葱等;肉類選擇可以考慮牛肉、雞肉、桂魚、牛肚等。還有坊間近年養生常常用到的芡實(雞頭米),也是健脾開胃佳品。
相輔相成
當然,光靠飲食不足夠。我們日常還應留意調節情緒,紓緩壓力。可以適當做一些運動。運動不宜過激,以免加重內耗,可以選擇散步等輕鬆的運動為主,狀態以微微出汗為佳。同時,也不要忽略飲水。
在運用中醫方式養胃健脾之餘可不可以也補充益生菌,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或益生菌萃取物呢?答案是:當然可以。(留意,若是有用中醫藥治療脾胃的同時又有每日攝取益生菌補充劑習慣,一定要注意兩者須間隔1至2小時)。
如上所述,益生菌的獲得可以通過補充益生元,為益生菌提供充足營養,讓其強壯高效。如果擔心體內益生菌數量已偏低,更可以通過口服益生菌萃取物的補充劑來幫助攝取益生菌。
日常飲食也有助益生菌攝取,比如吃豆類、根莖類、全穀、海藻、蔬果等食物。
另外,人體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,亦可以通過中醫手段幫助觀察。中醫學有「藏之於內,必觀之於外」的理論。微生態系統是否穩定,可以從中醫舌診中觀察到。例如一些菌群的紊亂,會導致其寄生之器官發生病理性改變,從而出現外在表現。舌診顏色分布不同便是源於其表面菌群不同。因疾病使舌部正常菌群發生改變時,舌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。
可見,在益生菌這個話題上,亦可發揮到中西醫結合的優勢。
作者為註冊中醫
[email protected]
[信健康] 令益生菌強壯高效,醫師貼士派上場!【更多健康資訊:health.hkej.com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