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步入生命晚期 尊重病者權利 家人放下糾結 靜心應對如何善終
區結成醫生上月底應邀在「毋忘愛」社區生死教育講座「死亡咖啡室」(Death... -
醫療人工智能面對重大挑戰 如何讓AI符合人類價值觀?
區結成醫生近年來,AI倫理討論的焦點,從早期的私隱保護、歧視與偏見防治,逐漸轉向更... -
-
-
專業判斷影響終止懷孕
董咚博士最近,一位基因病理學家朋友,向我傾訴一個令他深感掙扎的倫理困境。他獲派負... -
「二律背反」相互矛盾 談惡劣環境下生育自由
鍾偉岸博士「二律背反」(Antinomy)是康德(Immanuel Kant)提出... -
-
-
從《黑鏡》看醫療道德 人類掌握科技 抑或被科技禁錮?
劉善雅博士人類大腦是科學家極為着迷的研究領域。與身體其他器官及組織不同,大腦結構非... -
擴展捐贈範圍、認清法理精神 器官捐贈普及化關鍵
黃維達醫生一般人可能以為,在器官捐贈這件事上,末期器官衰竭病人一定是最大受益人,因... -
-
-
討論安樂死合法化前提 改善醫療分配 加大安寧療護
孫思涵博士2024年10月,43歲上海姑娘沙白因紅斑狼瘡引發腎衰竭,在父親陪伴下遠... -
道德崩壞世界還需倫理關注?
鍾一諾教授早前(2月21日),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舉辦了成立十周年的慶典暨研討會,與... -
遠觀.近思 英國安樂死立法進程
區結成醫生去年11月29日,英國國會下議院二讀通過「安樂死合法化」草案。法案名為《... -
「冰桶挑戰」十周年 香港罕見病政策之倫理思考
董咚博士「冰桶挑戰」於2014年在社群媒體上燃起支持「漸凍症」研究熱潮,也讓世人... -
一時意氣墮胎個案 談論「生育自主」爭議
鍾偉岸博士設想有這樣一對恩愛夫妻,他們在組織家庭幾年後,本着共同意願決定生養一個孩... -
再談人工智能 應用於大學教育之考量
劉善雅博士早前(5月27日)筆者在本欄分享大學同工對生成AI應用在大學教育的看法。... -
「維持生命治療」的真正意義
黃維達醫生「什麼?停強心藥?拔呼吸喉?醫生,能不能繼續用?」 無論病人因急性危重病... -
拆解「人造子宮」爭議
區結成醫生去年9月下旬,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諮詢委員會開會審議人造子宮的... -
120日檢疫隔離 對寵物是否人道?
鍾偉岸博士隨着北上消費席捲香港,寵物選購成為又一熱門活動。對比起本港高昂的物價,不... -
兼容宗教與文化──生命倫理學要擁抱道德相對主義?
鍾一諾博士6月初,我與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的同事一起前往卡塔爾,參加第17屆世界生命... -
家庭長期照顧者之倫理困境
孫思涵博士近年來,家庭長期照顧者的角色日益受到關注。隨着人口老齡化、慢性疾病增多,... -
人工智能 應用於教育的考量
劉善雅博士2022年11月由OpenAI推出的生成式AI就像催化劑,推動全球各領域... -
不進行心肺復甦 需要病人家屬同意嗎?
黃維達醫生「你想不想我盡力救你爸爸?」 「你想不想你媽媽心跳停頓的時候,我繼續幫她... -
韓國醫生抗爭的倫理疑惑
區結成醫生韓國住院醫生從2月開始以辭職罷工作激烈抗爭,總統尹錫悅曾堅持不退讓、不談...
更多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