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胖及情緒與腸道微生物息息相關

林盈吟 | 2023-08-11

代謝綜合症特徵是多因素疾病,可引起健康相關危險因素。這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異常、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。代謝綜合症主要由肥胖引致,肥胖患病率增加已成為所有年齡組的全球性問題。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,肥胖症在過去約50年中多了近3倍。因此,肥胖是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不足為奇了(世衞組織報告,2021年)。
筆者適逢在上周末參加了「2023亞洲大洋洲肥胖大會雙年會」,那麼就分享肥胖、情緒與腸道微生物的關聯吧!
肥胖與情緒障礙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
肥胖者通常會遇到情緒應激,這可導致情緒障礙(mood disorder, MD),包括抑鬱和焦慮。據世衞組織2022年的報告,全球約有5.81億人受到情緒障礙影響,但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。兒童和成人的情緒障礙病例數目增加,均出現與肥胖的關聯。據報道,情緒障礙患者肥胖機率高出37%,而肥胖患者抑鬱機率高18%,這表明肥胖與情緒障礙之間可能存在雙向關係。

根據研究,肥胖與情緒障礙之間可能存在雙向關係。

儘管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研究,不過,這種關聯背後的機制仍然未知。
此前,對動物模型的研究表明,肥胖與情緒障礙之間存在正相關。在小鼠等動物模型中,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等精神狀況,甚至可能引致自噬減少和神經炎症增加。另一方面,暴露於壓力源也會影響情緒大腦和飲食習慣,這可能導致肥胖。同樣,人類受試者的這一研究課題亦取得了一些進展。雖然大多數文章表示這兩種情況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,但其他文章則認為相關性尚無定論。此外,肥胖和情緒障礙對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響,比任何一種疾病單獨的作用更嚴重。
因此,了解焦慮和抑鬱等情緒障礙與肥胖之間的聯繫,對於保護全球人類至關重要。
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和心理因素有關聯
由於微生物群在能量攝入和消耗中起作用,微生物群組成中的生態失調可導致能量利用效率低下並引致肥胖。瘦人和肥胖個體具有不同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,這表示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在肥胖中起效用。科學界已經對動物模型和人群進行了進一步研究,以觀察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的關聯。對動物模型的研究顯示,在其他菌種中,豐富的擬桿菌和厚壁菌在肥胖中起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關於人群的研究仍然沒定論。由此我們看到,這種改變的微生物群有利於能量收集,促進肥胖。

全球有數億人受情緒障礙影響,但它仍然很大程度地被忽視。

另外,腸道菌群還會影響食慾、慢性炎症、晝夜節律和脂肪儲存,從而導致肥胖。構成腸道菌群的一些主要細菌門是厚壁菌門、擬桿菌門、變形桿菌門、疣狀微生物門、放線菌門和梭菌門,主要為厚壁菌門(革蘭氏陽性)和擬桿菌門(革蘭氏陰性)。這兩個菌種都參與碳水化合物代謝,擬桿菌也活躍於能量產生和氨基酸運輸和代謝。因為擬桿菌和厚壁菌在代謝和宿主體內平衡中起着相當重要的功用,因此它們被認為是肥胖的生物標誌物。厚壁菌到擬桿菌的豐度變化可能意味着腸道微生物群中的生態失調,這可導致不同疾病。研究指出,與擬桿菌相比,厚壁菌相對增加肥胖的機會,而其相互增長可以是潰瘍性腸病的徵兆。
隨機對照試驗
一項隨機對照試驗,以日本女性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為重點的營養教育後,對於肥胖和心理健康有改善。其研究試驗目的在於,腸道微生物群組成被認為與肥胖和心理因素有關。
將44名40歲或以上日本肥胖女性隨機分配到干預組(n=22)或對照組(n=22)。干預包括註冊營養師每兩周進行一次20分鐘的飲食講座和10分鐘諮詢,連續8周。測量體重、身高、腰圍、進食頻率和腸道微生物群組成,並對干預前後的自評健康和心理因素進行評分。
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為期8周的計劃。之後,干預組膳食纖維攝入量、蔬菜攝入頻率以及牛奶和奶製品消費頻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增加。體重和體重指數(BMI)、腰圍和抑鬱量表評分明顯下降,而自我評估健康和微生物組多樣性有顯著改善。結論:以腸道菌群組成為重點的營養教育可改善胖女性的肥胖和心理因素。
撰文 : 林盈吟_美國註冊營養師

[信健康] 肥胖可影響情緒,營養資訊派上場!【更多健康資訊:health.hkej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