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菌的大千世界(下)
近年來,有不少疾病被認為與腸道微菌失調有關,包括一些免疫系統疾病,如糖尿病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腸道發炎等;加上非免疫性疾病,如肥胖、自閉、心血管病及腦退化等。雖然我們還未能釐清微生物群怎樣導致這些疾病,但它們的重要性被肯定。年長和年幼時,微生物容易不足,補充益生菌可以促進和協調細菌定植過程。益生菌在身體面對壓力或腸道平衡被破壞的情況下提供幫助,例如減少接觸病原體後腹瀉,又可以替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後補充腸道中正常細菌。但一個健康的成年人,如沒有服用強力抗生素,即使給予他益生菌都不會有明顯幫助。
除了家庭基因、生活環境和藥物使用之外,其實飲食習慣可以直接影響結腸中的微生物群種類,高纖維飲食尤其重要,它會促進腸道中微生物群的類型和數量。由於膳食纖維只能被來自結腸微生物群的酶分解和發酵,並且造成短鏈脂肪酸(SCFA),在結腸中製造一個酸性環境,比較適合有益的微生物群生存,卻同時限制了一些有害細菌(如艱難梭菌)生長。最近有更多關於SCFA的研究,指出它可以刺激免疫細胞功能、維持正常的血糖和膽固醇水平。
能夠增加SCFA水平的膳食纖維食物是一些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纖維,例如菊粉、抗性澱粉、果膠和低聚果糖,這些纖維也被稱為益生元,它為有益的微生物群提供食物。大自然有許多含有益生元的健康食品,例如大蒜、洋葱、韭菜、蘆筍、菊芋、蒲公英、香蕉和海藻,而水果、蔬菜、豆類和全穀物(如小麥、燕麥和大麥)都是益生元纖維的良好來源。
益生菌食品含有有益活菌群,可能會進一步改變一個人的微生物組。這些包括發酵食品,如克菲爾、含有活性菌的酸奶、醃製蔬菜、豆豉、康普茶、泡菜、味噌和酸菜等。
2018年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亞洲和香港首個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,專研微生物群在人體發揮的功用,並運用「異體糞便移植」,為病人進行微生物群移植,目的是協助腸道建立良好的微菌叢及免疫狀態。
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
[email protected]
[信健康] 微菌生態的百變,專科資訊可留意!【更多健康資訊:health.hkej.com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