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餐勿「太遲太飽」

李思齊教授、研究員文芊 | 2023-06-06
現代研究發現,很多疾病發生原因之一,就是來自晚上不良飲食習慣。

古人提倡「過午不食」,「午時」即上午11點至下午1點。
過午不食,其實最早出自佛陀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,在律部中正確說法叫「不非時食」,即不能在規定許可之外的時間吃東西。除佛教提倡「過午不食」外,清朝皇帝也推崇「過午不食」,清朝滿人習慣是兩餐制,清宮食制皆一日兩餐,連皇帝也不例外。但實際上,清朝皇族在早膳和晚膳這兩頓正餐外,還有「早點」和「晚點」兩道副餐。不管怎樣,現代人進食晚餐的時段,是「愈早愈好,愈夜愈不好」。
有句古話:「早晨吃得像皇帝,午餐吃得像大臣,晚餐吃得像貧民。」意思是,早餐要吃得種類豐富且講究品質,午餐則要像大臣一樣吃飽,晚餐卻要像貧民一樣吃得少,這樣一日三餐才有益健康,讓人長壽。
生病原因
然而現代研究發現,很多疾病發生原因之一,就是來自晚上不良飲食習慣,如:
1.肥胖:據統計,90%肥胖者源於晚餐吃得太好、太多、太晚,加之晚上活動量小,能量消耗低,促使大量熱量合成脂肪。2.糖尿病:長期晚餐過飽,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,易造成胰島素負擔加重,誘發糖尿病。3.高血壓:晚餐偏葷食,加上睡眠時血流速度減緩,大量脂肪會沉積於血管壁上,易引起小動脈和微小動脈收縮,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、血壓上升,也會加速全身小動脈硬化過程。4.高血脂症:高脂、高熱、高蛋白的晚餐進食方式,會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,從而形成高血脂症,也極易形成脂肪肝。5.冠心病:高脂、高熱晚餐還可引起膽固醇增高,成為誘發動脈粥樣硬化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一大原因。6.腦部退化:長期晚餐吃太飽,睡眠時胃腸及肝、膽、胰臟等器官仍在不斷運作,使大腦不能及時休息,腦部血液供應不足,進而影響其正常代謝,加速腦細胞老化。且睡眠時大腦長期處於興奮狀態中,易造成失眠、多夢,甚至神經衰弱等症。
筆者強調,很多港人因工作原因致進食晚餐太遲,或太多太豐富(吃好些來紓壓),而不利健康,建議晚餐遵循以下原則:
1.晚餐相對早午餐,宜吃少,更要習慣定量,忌為紓緩生活壓力等而常吃美味東西或暴飲暴食;
2.晚餐特別要自律,以素食為主,盡量清淡,少吃葷食;
3.最佳晚餐時間在黃昏時段,「愈早愈好,愈夜愈不好」。如不得已太晚吃,也不要馬上休息,宜稍作活動助消化,隔至少2至3小時後才入睡;
4.晚餐少吃高油、高脂、高熱、高鈣及易脹氣食物;
5.遠離煙酒和飯後甜點。
作者專研宮廷秘方

[信健康] 晚餐應要定時適量,中醫資訊派上場!【更多健康資訊:health.hkej.com

(編者按:李思齊教授、文芊《宮廷走一圈,跟?帝王去養生》現已發售)
歡迎訂購:實體書、電子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