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財富
-
基層醫療(六):健康賬戶
馮康醫生以「人頭」方式配置醫療資源,目的就是要促進健康、減少不必要之醫療檢查、用藥、手術程序、住院日數,把醫療服務推向基層醫療。... -
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:指導香港方案2023
黃譚智媛早前香港理工大學與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舉辦了「大學與產業合作:中醫藥創新論壇」,一方面討論大灣區合作方案及中藥業與各大學... -
-
-
老有所依,不如老有所為(下)
天峯醫生日本有「下流老人」一詞,來形容那些沒有收入、沒有存款、沒有人可依賴的老人家。現代長者多不再奢望什麼「養兒防老」,不過,畢... -
基層醫療(五):採購工具
馮康醫生楊永強教授在醫務衞生局1月15日舉辦的基層醫療研討會上,發表了有關「策略採購」的講話。他總結了2021年12月為團結香港... -
-
-
基層醫療(三):政策聚焦
馮康醫生上文提到,發展基層醫療,必須把政策和資源向廣大的基層醫生傾斜、聚焦,突破公私營醫療間之隔膜、藩籬及瓶頸。所謂政策聚焦,首... -
減外流 增交流 吸回流 鞏固醫療人才庫 提升專業水平
范鴻齡醫務工作,以人為本,人才是公營醫療系統最關鍵的因素,故此也是醫院管理局(醫管局)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點之一。毋庸置疑,全球化... -
-
-
基層醫療(一):資源整合
馮康醫生特首第一份《施政報告》,承諾重整醫療體制,由目前以治療為主、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,轉向以預防為重、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;今年... -
錢的疑惑
顧小培問世間,錢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。已經去世的曹仁超先生,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香港股壇權威。他在《論勢》一書中說:「記得中學畢業... -
為善終作準備 要認識平安三寶
何家銘醫生根據衞生署2021年公布,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持續增長,男性及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83歲及87.7歲。依照統計處人口推算... -
社區券促進長者友善
趙坤美居家安老是大多數年長人士的心願,能在自己熟悉的社區中生活,實在好得無比。隨着年事漸高,生活上各方面的需要不斷改變,而社署... -
醫管局積極推動電子支付方式 繳費「孖寶」方便病人減少排隊
醫院管理局病人應診後或出院時遇上繁忙時間,難免碰到繳費處出現人龍。醫院管理局(醫管局)近年積極推行電子繳費服務,病人及照顧者可透過... -
健康公平性
青斯最近要為香港社會醫學學院的周年會議講課,回顧30年間,自醫療融資諮詢文件《促進健康》(彩虹文件)出台後,香港在「不應有人... -
踟躕
馮康醫生最近,一位二年級的醫學生看了我在本欄之前寫的幾篇文章,問我是不是想推動全民健康保險。我回答說不!自第五波反思,覺得我們一... -
修補
馮康醫生想當年(1999年),哈佛大學蕭慶倫教授領導他的專家小組應政府邀請,分析醫療體制狀況,提供醫護改革建議。我和蕭教授有過討... -
虛擬保險掀革新 危疾保障更全面
身處數碼年代,大眾處理日常事務均可透過網上進行。在香港,經過疫情,連不諳科技的人都習慣了網購雜貨、網上訂位、使用網上銀行... -
公立醫院一床難求!每月唔駛 HK$300自製「私院醫療通行證」
新冠肺炎疫情嚴峻,公立醫療系統受到極大衝擊,甚至曾有確診者要「露宿」在外等候治療,一床難求情況牽動了不少市民的心。其後政... -
中港高級行政人員面對嚴峻健康問題 尊尚保險需求劇增
都市人終日營營役役,工作時間長,壓力大,工作與生活亂了步伐,嚴重影響健康水平。有調查指香港及中國高級行政人員十分關注身心... -
Bowtie危疾保:《信報》讀者獨家早鳥優惠
坊間一般認為「危疾保險」用來應付當不幸患上危疾時的住院及醫療負擔。危疾保險有別於「實報實銷」的住院保險,其「一筆過」的賠... -
Bowtie自願醫保獨家限時優惠:送《信報》網上版訂閱1年
投資財富重要,投資健康同樣重要,要讓健康增值,除了注重日常生活作息、飲食及適量運動外,定期身體檢查及持續留意身體變化都可... -
買醫保未必愈貴愈好 全面保障個人需要為首要考慮
近年香港醫療費用持續上升,不少人擔心一旦患病,所購買醫療保險的保障額不夠的話應該如何是好?因此有市民誤以為購買保費最貴、...
更多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