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流感與新冠
陳靖邦醫生月初幾天假期過後,許多外遊人士回港都感身體不適,例如咳嗽、聲音沙啞、頭痛... -
[授權輯錄]專訪范寧醫生 從正面角度談死亡
死亡是生命必經階段,但在香港,人的天性及傳統文化對死亡常存忌諱,很多時令... -
-
-
生命走到盡頭時
侯鈞翔醫生「醫生,乜咁大吉利是。」早上,收到一位朋友傳來訊息。原來是他收看了我在Y... -
與其逃避 不如學習面對
蘇瑞雯早前筆者監製的電台節目《藝述生命》已經廣播完畢,當我重溫這13集以藝術治... -
-
-
普及生命倫理教育 ── 與中學生對話
劉善雅博士中心近日有一個新項目,到訪中學舉辦生命倫理工作坊。一直以來,生命倫理學教... -
揮之不去百日咳
黃琼英醫生百日咳是傳染性非常高的呼吸道疾病。在新冠疫情前,百日咳病例一度大增,由2... -
-
-
美國奪命人工淚液 累計釀3死8失明
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(CDC)日前公布,全美16州累計68宗因使用Ez... -
尖沙咀命案涉受管制藥物 一文睇清何謂迷姦水
尖沙咀一間酒店日前發生命案,一名男子被人發現倒斃酒店房內,執法部門經調查... -
日本梅毒患者創新高 女病人10年增40倍
日媒《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》日前報道,東京的性傳染病「梅毒」感染人數... -
身體訊號不容忽視
謝彩雲中醫師一天跟老媽在茶餐廳吃飯,突然聽到老闆娘很「肉緊」地勸一位大叔盡快去醫院求... -
尖沙咀食肆心太軟 涉4宗食物中毒案
食物安全中心表示,正積極跟進4宗涉及心太軟蛋糕的食物中毒個案,包括派員到... -
繼續「舞照跳、馬照跑」
黃天祐醫生最近有多位年輕病人出現急性痛風症狀,因為尿酸鹽於關節結晶沉積的關係,通常... -
疏導鬱結
顧小培所有生物最終都不免會死亡。以人類而言,全世界的死亡事故中,有0.15%源... -
心臟衰竭死亡人數升 專科醫生籲患者勿停藥
全球心臟衰竭患者高企,每4個40歲以上人士中便會出現一位。據醫管局統計,... -
癌症與器官捐贈迷思?
凌綽姿博士香港人近年逐漸打破傳統禁忌,不再對「死亡」議題避而不談。筆者在腫瘤科病房... -
3年痛失3名至親 李麗蕊任喪禮司儀分享愛
電台DJ李麗蕊日前獲傳媒報道,近年涉足殯儀業擔任喪禮司儀,她在殯葬服務團... -
孕婦要注意血壓水平
馮永康醫生大家可能認為高血壓(HT)主要是老人家的問題,不少長者都可能服用降血壓藥... -
準備之二
青斯從瀕死邊緣救回來的病人,有部分能敍述其體驗,例如很快回顧了自己一生、見到... -
三個青年人談死
李維榕博士三個如花似玉的少女,正當桃李之年,卻把死亡視作老朋友,不是尋死就是自殘。...